王汝剛
  年前,我收到不少手機短信,什麼:“祝您馬上有錢,馬上發財,馬上脫光(棍)……”等等,看得我開懷大笑,真佩服網絡文學的神速,臨近馬年,馬上流行“馬上體”。幾天后,中國曲藝家協會發給我一則短信,雖然只有短短七個字:“馬年馬上到馬街”,確實讓我開了一回眼界。
  原來,中國曲藝家協會在河南舉辦第九屆馬街書會全國曲藝邀請賽,讓我擔任評委會主任。於是,新年新歲,我走馬上任,乘飛機來到河南鄭州,再換乘汽車,經過平頂山,到達寶豐縣城。放下行李,組委會工作人員就遞給我兩件東西:一件厚厚的棉大衣和一雙高幫雨鞋。工作人員熱情地說:“您快穿上吧,試試大衣和鞋子尺寸中不中(行不行)?”我不解地問:“幹嘛讓我穿棉大衣和雨鞋?是下礦挖煤?還是掘井?”工作人員笑彎了腰:“您可真逗,哪能呢?請您擔任評委會主任呢。”我好奇地問:“難道比賽現場在露天?”工作人員笑而不答:“您到現場就明白了。”
  第二天,天寒地凍,白雪未融,中原大地到處銀裝素裹,好一派瑞雪兆豐年的氣象。雖說氣溫只有零下8攝氏度,倒也不覺得十分寒冷。我懷著急切的心情,早早來到離開縣城十里之遙的馬街書會。這才明白,書會就設在老百姓的麥田裡。這裡天高雲淡,白雪茫茫,偶爾有些出土的小青苗,隨著微微春風搖曳,仿佛成堆的小精靈,搖頭晃腦調皮地註視著人世間的熱鬧場景。眼看人群如潮水般涌向麥田,我心存疑惑:“麥田經過踩踏,會不會影響收成?”工作人員說:“經過踩踏的麥田,收成會更好,況且當地習俗,認為麥田被人踏過會帶來好運氣,因此家家戶戶歡迎光臨。”現場張貼著一紙文件,引起我的註意:縣政府支持文化事業,書會徵用麥田,可以得到一筆青苗賠償費。於是,我也隨鄉入俗,穿著套鞋走下麥田。
  現場氣氛非常熱鬧,到處彩旗飄揚,弦歌響亮,麥田裡臨時搭起幾座草台,作為中心會場。藝人們則三五成群,圍桌而坐,你說你的《岳飛傳》,我唱我的《楊家將》,還有不少新編的現代書目,總之是八仙過海,各顯神通。書市周圍設有各種小吃攤位,什麼炸油果,胡辣湯,大餡水餃,雞蛋灌餅,羊肉沖湯等中原美食應有盡有,還穿插賣玩具、雜貨的攤販,真是生意興隆,顧客盈門,聽說最多一天可達30萬人次。
  馬街書會歷史悠久,從元代起,傳承至今已有700多年。每年農曆正月十三日,藝人們從天南海北趕到寶豐縣馬街村,以火神廟為中心,藍天作幕,黑土為台,三五成群,放開嗓子,說書會友,彈唱獻藝。中原人民古道熱腸,民風淳樸,遇到家裡辦喜事,總會趕到書會,在成百上千的藝人中挑選幾名高手,請到家裡,奉為上賓,彈唱數日,全村老少同歡共樂。東家除了招待食宿,臨行還送藝人一筆報酬。藝人君子遺風,往往多次推辭,才勉為其難收下紅包,從此,賓主結為朋友,互相往來。這些是多年約定俗成的傳統習俗,即使在十年動亂中,藝人們仍然負鼓攜琴來趕會。雖然當時書市被取締,但是,藝人們驅之不散,堅持在附近的山坡上悲壯高歌,正氣凜然。感動了當地老百姓,他們不畏權貴,提供食宿等方便,才使這一古老的民俗得到不間斷地傳承。現在,政府不僅恢復馬街書會,而且規模越來越大。2006年,馬街書會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,成為中國曲藝家協會命名的“曲藝之鄉”。
  第九屆全國曲藝邀請賽的選手們在這風水寶地參賽,都覺得莫大榮幸。經過兩天緊張角逐,圓滿完成賽事,可謂眾望所歸,皆大歡喜。
  短短三天,馬街書會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。我為藝人的精彩表演叫好,他們高臺教化,淋漓盡致地歌頌忠孝節義典範,生動詼諧地評論仁義道德楷模。我更為人民群眾喝彩,他們是民俗文化的堅強根基,藝術家的知音。  (原標題:馬年到馬街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h03bhbc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